星期日, 四月 22, 2007

筱声咪与孙明

上一篇说过我要写王辉荃老师的文章,但是今天早上在床上又听了一边筱声咪和孙明的痛苦的爱情,决定还是先写一下这两位,王老师的文章以后在写。

筱声咪本名叫阙荣生,说起阙这个姓,实在是很罕见,但是滑稽界偏偏有两位阙姓的名家,一位是筱声咪,另一位是已故的笑嘻嘻老师,笑嘻嘻老师本名是阙殿辉。非但两位是同姓,而且两位还是同乡。筱声咪不是上海人,祖籍是苏州。所以听他的滑稽戏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就是他的上海话的尖团音分的相当清楚。这个或许不是天赋或者是老师传教的关系了,而是生活环境的影响了。本来上海话就受苏州话的影响很大,而上海话的尖团音完全是传承与苏州话的,所以对于祖籍苏州的筱声咪来说,这个天然的优势让他的演出听来口齿相当清楚,咬字极其准确。

虽然筱声咪出道也算比较早,然而大红大紫的时代是文革结束以后的相当长的时间。我想这也有时势造英雄的感觉。文革期间当年的老滑稽受到了相当大的身体和心灵上的打击,即使有幸能活下来,健康状况多少会有点影响。再加上本就岁月不饶人,虽然观众对老滑稽重登舞台还是给了相当大的希望,但是不论从体力还是形象上来说么,都要比从前差一点(这里没有诋毁老艺术家的意思)。而文革的十年对于培养滑稽接班人的工作也是打击沉重。这个时候能登上舞台独当一面的中生代演员本来就少之又少,所以筱声咪和孙明的组合一时就成了先锋主力。再加上他们两位的表演有一个特色,那就是非常接近时代的潮流。所以后来有人称他们两位为潮流滑稽(能和刘春山齐名,那也不是胡乱吹出来的了)。

举个例子来说吧,当迪斯科开始流行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滑稽迪斯科。当流行歌曲流行的时候我们又看到了他们的告别演唱会,说起这个节目里面有个噱头蛮有意思,筱声咪说,我不唱,因为现在没人要听我唱歌了,他们都要听现在的年轻人唱歌,因为他们都会扭屁股,我不会扭屁股,所以我没生意了。没想到20年前的话,现在看来这舞台上非但唱歌的扭屁股,连拉二胡的都扭屁股了,可叹可叹啊!还有一个宣传法律的节目叫现身说法。我最喜欢听的要数玉茹临终(就是我前面说的痛苦的爱情)了,以至于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为先有玉茹临终,后有碧落黄泉了。我想正是因为他们能时刻紧跟着潮流创造出相当一部分接近上海人日常生活的节目,才让他们能一时变成滑稽界的代表人物。

除了上述几个原因外,我想还有一个因素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就是孙明老师的下手表现。滑稽界都称呼孙明老师为大块头,呵呵那么我就冒昧的称他大块头老师。大块头老师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拜过声名显赫的老师,完全是票友下海。用老前辈的话来说,大块头老师属于呆派滑稽。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在演出的时候表现的有点憨头憨脑。但是说清楚了,只是看上去憨头憨脑,不是作痴呆状,也不是时常有什么现在流行的人格侮辱,人身攻击的表演。有时候很平常的一句话从孙明老师嘴里说出来就很噱头,就很滑稽。很平常的一个神态一个动作,由孙明老师做出来就很逗。可见,不是拜一个有名的先生就能拜出水平的。没有自身的努力一切都是白搭的。现在上海滩的小小滑稽们该用功的地方还有很多。

说了他们两个个体,再说说他们的组合。筱孙两位的舞台艺术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放噱头不急促。而且他们的搭扣很紧,但是绝不是语速快。放噱头的前期铺垫做的很到位,放噱头也是水到渠成。铺垫的时候不让你觉得是在吊胃口,放噱头的时候也只是很轻易的一句话。真个节目让你一直感觉很松。就像是两个人唠家常,说着说着弄个噱头,然后接着聊,说着说着再说个噱头。我听他们的节目,首先是感到好玩,然后才是好笑,我觉得这点很重要!甚至于好玩比好笑更加重要,好玩了你才有兴趣听下去,只有你有兴趣了,他们的那些很平淡的噱头就会让你发笑了。

可惜的是大块头老师走的太早了。没有大块头老师的下手,筱声咪的演出始终给人一种残缺的感受。或许是大家都熟悉了他们的组合,一时不能接受没有孙老师的筱声咪。也或许筱声咪的表演根本就离不开孙明老师的配合。离开了筱声咪的表演就再不滑稽了。所以自孙老师走了以后,筱声咪老师已经很少出现在滑稽舞台上了。用筱声咪老师自己的话说,孙明走了,我少了一条手臂。现在也只能靠录音和录像来怀念两位老师曾经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了。

没有评论:

辛丑年辛卯月壬戌日(二月初三)

 大晴天了,好天气。 出了正月了,老法里认为过年也正式结束了。 先说一说Surface Pro X的事情。 很奇怪,不知什么原因莫名其妙就不能更新了,每次接收到更新推送之后就说更新失败。 然后网上根据错误代码找各种解决方式,自行解决无果。 接着就是打微软客服,希望他们能解决。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