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五月 26, 2007

听书

最近大概确实无聊的很
重新过起了听书的日子
就是每天夜里等着听1197的广播书场
夜里听一遍,日里复一遍

这日子很久以前有过
那时还在念书
所不同的是,那时只能夜里听一遍,日里是复不了的
不过好像已经不可能再有从前的乐趣了

以前听书就好象是每天的巴望
巴望那一个小时
巴望一次虚拟时空里的交流

现在听书就像是完成任务
除了个别大师级别的书会很认真地听
其他基本上就是敷衍一下自己的耳朵

不知道是我的欣赏水平提高了
还是电台编辑的水平降低了

星期日, 五月 06, 2007

休斯顿失去了最好的机会

郁闷

郁闷

郁闷



除了交换姚明好像没其他办法能让休斯顿重新复兴了

当然对于亚历山大老板来说,他是不会交易这棵商业价值远远大于球队价值的中国人的

所以,休斯顿继续上演一出出的闹剧吧

星期一, 四月 23, 2007

王辉荃

都说王老师是三维一体是因为王老师确实很多才——能编能导能演。难能可贵的是编得好,导得好,演得好。当年王老师在世的时候,几乎上海电视屏幕上所有的海派情景喜剧都出自王老师之手,几乎上海舞台演出的滑稽戏王老师都参与创作。王老师逝世后,有人说王老师是累死的。想想看,那么多剧本要写,那么多戏要排,还有自己的角色不能耽搁,能不累吗?

电台的编辑小雪说,王老师生前和他说,最希望的事情就是以后空下来住到苏州去。每天就观前街上吃吃闷肉面,下半天听忒一回书——这样的日子顶开心了。好像所有的老艺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可惜没几个能够一尝心愿的。是呀,倒不是说他们放不开这门艺术,而是这艺术现在被年轻人糟蹋的不行了,不忍心看着他们继续糟蹋下去。

其实从老娘舅的变迁可以看出王辉荃对于上海滑稽界的重要。某天小可在百无聊赖的时候看到了现在的老娘舅,叫什么老娘舅和他的邻居们。也不晓得这名字是谁起的。我又要引用习习的话了,老娘舅干脆叫“阿德哥,阿庆和杜劳冠”算了。就看到几个跳梁小丑在屏幕上上窜下跳。对白一点不精彩,不精彩么倒算了,还说的是洋泾浜上海话。对于今后江北话将取代上海话成为上海本地方言我倒是更加坚定了这个观点。

这文章耽搁了很久,倒不是没有时间写,只是觉得一时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老王。直到看到滑稽论坛上一位朋友说的,少了老王,滑稽界就少了一个“领军人物”。这个词我突然觉得很恰当。老王盛时确实是江浙沪滑稽的三军统帅,感觉老王本身就有这样的气质。这东西与生俱来,大概是其他人学不会的。就像王汝刚虽然他很不错,但是他不是领袖,做个先锋打打杀杀到可以。钱程也是这个道理。身上缺少一种霸气。估计是老王块头大,所以气就足一点。

虽然老王不是什么团长,也没有什么行政职务,不过总感觉他才是当时滑稽界的一哥。也可以用无冕之王来形容他。最后用滑稽论坛上一位朋友的话来做一个结尾。

姚老师走了,带走了一部分滑稽观众
老王走了,带走的是整个滑稽界

星期日, 四月 22, 2007

筱声咪与孙明

上一篇说过我要写王辉荃老师的文章,但是今天早上在床上又听了一边筱声咪和孙明的痛苦的爱情,决定还是先写一下这两位,王老师的文章以后在写。

筱声咪本名叫阙荣生,说起阙这个姓,实在是很罕见,但是滑稽界偏偏有两位阙姓的名家,一位是筱声咪,另一位是已故的笑嘻嘻老师,笑嘻嘻老师本名是阙殿辉。非但两位是同姓,而且两位还是同乡。筱声咪不是上海人,祖籍是苏州。所以听他的滑稽戏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就是他的上海话的尖团音分的相当清楚。这个或许不是天赋或者是老师传教的关系了,而是生活环境的影响了。本来上海话就受苏州话的影响很大,而上海话的尖团音完全是传承与苏州话的,所以对于祖籍苏州的筱声咪来说,这个天然的优势让他的演出听来口齿相当清楚,咬字极其准确。

虽然筱声咪出道也算比较早,然而大红大紫的时代是文革结束以后的相当长的时间。我想这也有时势造英雄的感觉。文革期间当年的老滑稽受到了相当大的身体和心灵上的打击,即使有幸能活下来,健康状况多少会有点影响。再加上本就岁月不饶人,虽然观众对老滑稽重登舞台还是给了相当大的希望,但是不论从体力还是形象上来说么,都要比从前差一点(这里没有诋毁老艺术家的意思)。而文革的十年对于培养滑稽接班人的工作也是打击沉重。这个时候能登上舞台独当一面的中生代演员本来就少之又少,所以筱声咪和孙明的组合一时就成了先锋主力。再加上他们两位的表演有一个特色,那就是非常接近时代的潮流。所以后来有人称他们两位为潮流滑稽(能和刘春山齐名,那也不是胡乱吹出来的了)。

举个例子来说吧,当迪斯科开始流行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滑稽迪斯科。当流行歌曲流行的时候我们又看到了他们的告别演唱会,说起这个节目里面有个噱头蛮有意思,筱声咪说,我不唱,因为现在没人要听我唱歌了,他们都要听现在的年轻人唱歌,因为他们都会扭屁股,我不会扭屁股,所以我没生意了。没想到20年前的话,现在看来这舞台上非但唱歌的扭屁股,连拉二胡的都扭屁股了,可叹可叹啊!还有一个宣传法律的节目叫现身说法。我最喜欢听的要数玉茹临终(就是我前面说的痛苦的爱情)了,以至于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为先有玉茹临终,后有碧落黄泉了。我想正是因为他们能时刻紧跟着潮流创造出相当一部分接近上海人日常生活的节目,才让他们能一时变成滑稽界的代表人物。

除了上述几个原因外,我想还有一个因素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就是孙明老师的下手表现。滑稽界都称呼孙明老师为大块头,呵呵那么我就冒昧的称他大块头老师。大块头老师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拜过声名显赫的老师,完全是票友下海。用老前辈的话来说,大块头老师属于呆派滑稽。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在演出的时候表现的有点憨头憨脑。但是说清楚了,只是看上去憨头憨脑,不是作痴呆状,也不是时常有什么现在流行的人格侮辱,人身攻击的表演。有时候很平常的一句话从孙明老师嘴里说出来就很噱头,就很滑稽。很平常的一个神态一个动作,由孙明老师做出来就很逗。可见,不是拜一个有名的先生就能拜出水平的。没有自身的努力一切都是白搭的。现在上海滩的小小滑稽们该用功的地方还有很多。

说了他们两个个体,再说说他们的组合。筱孙两位的舞台艺术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放噱头不急促。而且他们的搭扣很紧,但是绝不是语速快。放噱头的前期铺垫做的很到位,放噱头也是水到渠成。铺垫的时候不让你觉得是在吊胃口,放噱头的时候也只是很轻易的一句话。真个节目让你一直感觉很松。就像是两个人唠家常,说着说着弄个噱头,然后接着聊,说着说着再说个噱头。我听他们的节目,首先是感到好玩,然后才是好笑,我觉得这点很重要!甚至于好玩比好笑更加重要,好玩了你才有兴趣听下去,只有你有兴趣了,他们的那些很平淡的噱头就会让你发笑了。

可惜的是大块头老师走的太早了。没有大块头老师的下手,筱声咪的演出始终给人一种残缺的感受。或许是大家都熟悉了他们的组合,一时不能接受没有孙老师的筱声咪。也或许筱声咪的表演根本就离不开孙明老师的配合。离开了筱声咪的表演就再不滑稽了。所以自孙老师走了以后,筱声咪老师已经很少出现在滑稽舞台上了。用筱声咪老师自己的话说,孙明走了,我少了一条手臂。现在也只能靠录音和录像来怀念两位老师曾经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了。

星期五, 四月 20, 2007

海上第一家

说起大型滑稽戏,我想大家脑子里都会出现72家房客,如此爹娘,满园春色,路灯下的宝贝。屈指算算这些耳熟能详的大戏都是遥远岁月的记忆了。将近10年来有几出滑稽戏给你留下过印象的?有人会说有啊,《海上第一家》,我说,然也!

当年文艺界搞了个专场。是东方什么韵系列的。有评弹,滑稽,越剧……我记忆里好像涵盖了当时上海滩上的各大剧种。滑稽作为上海特有的曲艺形式,当然不能错过这样的盛会。于是集当时老中青三代滑稽人于一堂,编成了近10年最好的一部滑稽戏——海上第一家。

这部戏分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时代背景是清末,主要的戏剧矛盾在毛孟达,龚一飞,姚琪儿身上发生。应该说这是故事的铺垫出彩的是龚一飞老先生。龚先生虽然年纪大了,不过把一个心存正直,可又胆小怕事的知县演绎的恰到好处。还是我以前一直强调的那句话,小人物但是不下流。是个可爱的小人物。龚老师虽然一直没有在上滑,人滑这样的名门演出过,但是凭着几十年的跌打滚爬还是有一套与众不同的表现手法的。所谓别具一格,另有一功。

第二部分时代背景是民国,主要的戏剧矛盾在杨华生,绿杨,王汝刚身上展开。不过里面李九松和嫩娘带着小姑娘唱小曲那段也蛮有意思(顺便说一下,那时候的徐磊身材不错,怎么现在在老娘舅里看到她,简直变成了个水桶了)。这部里面王汝刚的表现很精彩,可以说是小皮匠之后又一个不错的角色。比他演的那些老太婆要好上百倍!那段扬州评话说来也是铿锵有力,不卑不亢。倒有几分老先生的韵味。后来听王辉荃老师说,其实当初的本子给王汝刚的时候,只是让他介绍一下杨老师饰演的角色的经历。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几句话。王汝刚看了本子以后觉得这样太过平淡,不会有什么彩头,于是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拿出了一个微型扬州评话来。可见要是王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滑稽里面,他的成就应该不会比姚周差,只是现在身居团长一职,俗务偏多,正业倒荒废了。还有一段就是他和绿杨老师的对手戏了。男流氓PK女流氓,假流氓PK真流氓,哈哈,这段也很精彩。绿杨老师有名的坏女人形象再一次展示在大家面前,要是从纯技术角度出发来评价绿杨和嫩娘两位的话,余以为绿杨老师还是更胜一筹的。 这一段可以说是海上第一家的高潮,噱头多,而且演员阵容强大,上下接口完美,属于肉段了。特别是看到杨老师和绿杨老师那时还是神采奕奕,也确实很高兴,希望老艺术家都能健康长寿。尾声的时候杨老师现场书写了海上第一家五个字也算是一个高潮中的高潮了。

第三部分算是这出戏的尾声吧。时代背景是改革开放的上海。这段给我的感觉太过苍白,唯一有印象就是钱程,黄永生,还有个谁谁谁唱的读信。这里严厉地批评一下钱程!从钱程演的独角戏段子可以看出他的基本功是相当扎实的,而且他的唱也是相当过硬的。完全有理由成为继王汝刚之后滑稽界的又一个领军人物。可是平心而论,他现在的成就离开他可以取得成就相去甚远!看看他在老娘舅里的变现,尚不及阿庆之流,作为上滑曾经重点培养的人才他应该考虑去面壁思过一下。另外一个有影响的环节就是周老师出场唱了一段滑稽歌曲。不过这一场里面出场的人物不少,双子辈除了在第二场里出来过的吴双艺,其他都能看到。还有严顺开、筱声咪(可惜大块头老师是在第一场里演了个买大饼,否则他们两个联袂一下说不定还能有点噱头)、方艳华。给我的感觉是这一场是人物最多,但是最不精彩的一场了。幸而落幕的时候看到了重病在身的姚老师也登台祝贺了,还是那句话“伟大,伟大,伟大”虽然大家都能猜到姚老师会说这句话,不过真的听到姚老师说出来,还是觉得蛮有意思的。

略微介绍了一下这出戏的大概,作为近10年最优秀的一部滑稽戏,不仅仅演出人员众多,名家云集,更重要是的本子也不错。后来听说这是王辉荃老师一手打造的,再联想到七彩哈哈镜,老娘舅,还有苏滑的钱笃招求雨,上滑的啼笑因缘无一不是出自王老师之手,不得不感叹天妒英才。不过想想,王老师也实在太累了,或许是变一个方法休息一下吧。下次决定写写王老师,纪念一下这位上滑张双勤之后又一位大师级编剧。

星期四, 四月 19, 2007

由江城子想起……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上面这阙江城子是宋词豪放派大家苏轼的名作。这词和宋词另一位豪放派大家稼轩公的《魂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是有名的一对。有名的很大因素就是因为两位豪放派的大家不约而同选择了错位这个概念。在这两阙词里同时点缀了些婉约的成分进去。好!确实写得好!好的原因是,他们写婉约的词让你觉得不做作,不娇柔,不矫情。没有人说苏先生这首思念亡妻的文字是一种个人炒作。亏得当初没有blog之类的东西,否则要是苏先生当年把这词放上blog,不知道要有多少娱记奔走相告了。

记得当年和老财通信时,我总是在信首抄阙词。大约记得这首江城子我也抄录过。这是思念亡妻的词,用于老财身上似有些犯忌。不过好在老财并不讲究这一套,所以他也没一直和我计较。现在年纪上去了,回首那时的事情不觉有些痴痴。屈指算来与老财相识也已经十五个寒暑了,十五载啊,虽然鬓未染霜,却也风尘满面了……

本想继续写下去,可这文字看着太过酸楚了些。罢了罢了,这篇就权作写完了的文章吧。留着酸楚的东西自己咀嚼……
雪翁就说过,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星期三, 四月 18, 2007

东山的枇杷,洛阳的牡丹

昨天去事务所办事情,一位税务所的老师居然给我递上了几个枇杷,小生不禁感激涕零。这赚钱的地方和要钱的地方果然不同啊。想想就在他们隔壁的税务局,奶奶的,一个个老爷面孔,过去能有杯水喝已经是不错的了。哪会儿有什么枇杷之类的玩意儿。这事务所就不同了,要赚我们钱,态度就不一样了,嘿嘿。

看见这枇杷立马想到去年某个时候,可爱的蛇蛇带着小姑娘去东山游玩。回来之后号称他有了新发现。说什么枇杷的种类等等的。当时我也没注意,心想,你小子不知道带点回来给我们尝尝,丫的还说什么枇杷品种,这不存心气我们吗?

而今不同了,估摸着前阵子的繁忙也该告一段落了。那么到了红五月看来出去游玩也是有可能的了。最近正在琢磨去哪里。看到了枇杷自然想到了东山,哈哈。这次我也去尝尝蛇蛇号称的老灵的枇杷。再加上上次去同里的时候,由于某某人的无组织无纪律,造成同里游玩太失望。所以这次就有了去东山,同里这些地方的想法了。再加上老财口口声声号称的原因,还准备把木渎一网打尽。

然而早上看电视的时候无意中听到了洛阳牡丹节的消息。说起牡丹么我就想到云叔叔说的那个武则天的典故——“真正的不开花”,小时候就不怎么喜欢时节这玩意儿,所以也搞不清什么时候开什么花。不过既然做了广告那么看来应该是不错的咯,去年去西山的时候梅花还没开,致使错过了看梅花,变成了触楣头。不知道牡丹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有了去洛阳的想法。加上小马哥上个礼拜一直怂恿我陪他去河南,说什么价格便宜之类的。不知道哪个地方更好玩些。

到了5月再说吧,反正现在时间也是有的,钱么也是有的
就是不知道到时候有没有人去了

星期五, 三月 23, 2007

后记

对于1197还有很多栏目可以写的,不过限于本系列篇幅的关系,就不再罗嗦了。

老实说,写前面四篇文章的时候心情是不同的。写小说连播更多的是感谢这个栏目让我交了个好朋友。写葛叔叔更多的是调侃,写说说唱唱有些怒其不争,写广播书场更多的是悲伤。

自我的感觉是广播书场的那篇文章写的最过差劲,这原因吗,其一是初写的时候感觉不错,可惜电脑给我开了个玩笑。其二吗,或许正是有很多东西需要写,所以就不知道到底怎么写了。

我一直还想写《小燕有约》的,可惜这节目不是1197,而是103.7
客观来说,我接触流行音乐的时间应该是蛮早的。由于家里有亲戚在港台,所以还没念书的时候我就有幸能听听当时的港台歌曲。而且叔叔隔三岔五都要寄些磁带回来。只是这广东话我实在听不懂,所以这音乐给我的感觉就是比较新鲜,旋律很新奇罢了。

后来渐渐长大,偶尔的一次机会,听到了103.7的小燕有约。我还以为这是103.7自己做的节目,直到很多年以后才知道,原来是特约节目,怪不得节目质量和当时103.7其他节目的质量不可同日而语。连节目中的片花都那么好听,不得不感叹张阿姨太有才了!!!

曾经我说过,听小燕有约很长时间成为我的习惯。因为可以不花钱就能听到最新的流行歌曲,因为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专辑,因为每个星期五张小燕会请嘉宾来做访谈。有点感觉像是星期书会,哈哈。

但是就像我之前说的,好节目的命运注定是悲惨的。最后还是没得听了。
曾几何时习习跟我说过,做人要知足。不是任何东西你都有机会去尝试的。就像听老先生的书,你听过了,你很幸运,因为有很多人都没听过。你没听过,你也没什么不幸,因为有很多人和你一样都没听过。有时候也只能用这个说词来平息一下自己的感情了。

1197系列就写到这里了,下次写什么,还需要思考思考。

顺便强烈谴责一下伟大的“长城”!!!!!
难道你们就这么厌恶Google吗?

星期四, 三月 22, 2007

广播书场&星期书会

实在郁闷,居然体会了一下重新写文章的感觉,第一次写眼看就要完成了,居然死机了!!!万恶的电脑!!!

很多我的同学都认为我是从小就喜欢听评弹的,其实么,趁着写博客来纠正一下错误的观点。我是从初中开始听评弹的。所以,可以说广播书场和星期书会是我所有收听栏目里听龄最短的。以至于我都没赶上当年蒋老老主持书会的年头,而今想来甚是可惜!!!

关于广播书场,我想他在1197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是1197里屈指可数的时长为1小时的栏目。而且也是除王小毛之外的没有被大刀阔斧地修改过的栏目(当然曾经走过一段时间弯路,不过好在小黑皮弟弟倡导的联名上书运动成功,迫使广播书场重新调整回到了原来的轨迹。虽然我个人对小黑皮是有意见的,不过客观上我还是肯定他这次运动的结果。当然至于他的动机么,只有天晓得了)。感觉这个栏目幸而是电台而不是电视台做的,看看现在电视书苑的质量,就能明白广播书场能坚持到现在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曾经有位大虾在乌云(应该是吴韵,但是我们现在都习惯叫乌云了)论坛贴了个当年广播书场的编辑余阿姨的回忆录。看了看相当有味道。里面写了余阿姨和那些老先生的事情,有阿苏,老夫子,顾老老,老蒋等等等等,当然余阿姨是幸运的,现在1197里面相当一部分有价值的录音,都是余阿姨做编辑的时候录的。不过余阿姨也很不幸,不幸的是她第一个想录的长篇杨乃武,因为严雪亭先生在文革期间遭受的不公平打击致使严先生身患重疾,那时已经不可能在拿起三弦重振当年弹词皇帝的风采了(惜乎惜乎!!若是严先生能留下全本杨乃武的话……可惜,现在只能可惜了。搜寻了很久,也不过找到6回杨乃武的分回。一代弹词皇帝居然没有留下一部长篇,可恨那个不要脸的上评当权者!!)余阿姨还有一个不幸的事情就是,她看着一个个老先生离去,有顾老老,有老夫子,有苏老师。

想起余阿姨回忆苏老师的情节,真是感人。苏老师和江老师录玉蜻蜓,录了三回书。苏老师和余阿姨商量,他再跑一个码头就退休了,到时候可以定定心心录长篇,你看啊来是?余阿姨当然答应了苏老师的要求,可是……那之后苏老师再也没有走进1197的录音室。这三回玉蜻蜓也成了他和江老师的最后的合作。想想居然看着那么多大师离开,余阿姨心里肯定非常难过吧。

现在想想苏老师退休前还要去跑马头,看看现在的说书先生,真的是日子过的太滋润了。居然说什么待遇太差?也不想想,当年解放前,老先生们为了生计,一天要说6付书场,夜里再说2个电台!!你们现在不过50不到,有些30左右,每天只说2个小时书,有什么资格整天抱怨?

看看现在电台里放的长篇,几乎都是60-63年,还有文革后的录音,明显的对比是,60-63年的录音都是那些老先生风头最健的时候。不论说表还是弹唱都数上乘。然而文革之后的录音明显能感觉到虽然老先生们是饱含热情,但是岁月不饶人,那个不堪回首的10年耽误了太多的东西了。如果没有那10年,或许严先生不会得那个和阿里一样的病,那么他肯定愿意把杨乃武录全;如果没有那10年,或许蒋老老可以录下蜻蜓尾巴白蛇头(而不是现在我们听到的白蛇尾巴蜻蜓头);如果没有那个10年,老夫子的张调可以唱的更加激昂;如果没有那10年,彬彬叔叔可以再多托几个朱阿姨的琴调唱片。如果没有那10年,后来的广播书场也不会没落到被壮阳药霸占时间!!!

万恶的10年!!!

曾几何时有个笑话,说那里的书都很好听,你可以听,严雪亭的杨乃武,蒋月泉的玉蜻蜓,张双档的十美图,周羽泉的文物香球,徐云志的三笑,大杨老师的西厢,还有超级下手苏似荫,万能下手朱慧珍,悲情女王徐丽仙,你想听什么就可以听什么。现在想想还真是如此……

星期三, 三月 21, 2007

说说唱唱

有可能这个栏目是1197的元老级栏目了,起码据我所知,我叔叔念书的时候就听说说唱唱了。据他诉说,当时他的记忆力惊人,凡独角戏听了一边大致都能复述到8-9分的样子。我小时候一直认为这是记忆力的关系,后来我明白了。这独角戏其实也和古人做文章一样,上下句其实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而至于噱头,也有些模式可以套用。所以只要大体记住大致的情节基本上就能复述了。至于说唱么,因为还要有韵脚和上下句对仗的限制,所以记起来也更加容易一点。而优秀的滑稽艺人只是将那些模式融入整个独角戏里,每出噱头时让你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绝不会生搬硬套,为了放噱头而放噱头的感觉。这一点很重要,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这些唱滑稽的偏偏有落俗的感觉。俗倒也罢了,本来就是市井艺术,以前也是俗人看滑稽戏。有身价的人是从来不屑看的。可是非但俗,而且有些做作,非但做作,而且一直做作。以至于有时候他还没放噱头,下面老耳朵已经能说出他的噱头来了。感叹一下,这年头赚钱不见得难啊。一如噶亮,阿庆之流都能上主流媒体。这滑稽戏也算是没落得可以了。

顺便说说这些噱头的等级:
第一等的噱头,听客听完笑,回家之后回味一下还是觉得好笑
第二等的噱头,听客听完笑,回家之后想想,侧那,这种东西有什么好笑的
第三等的噱头,听客听完笑,回家之后想不起来这个噱头了
第四等的噱头,听客不笑,放噱头的一个人在台上笑
如今这滑稽界,能有第二等的笑也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了。第三等的笑估计蛮多,倒不是小可清高,于我看来,皆是第四等的噱头。

说到这个我一直比较喜欢的艺术不禁觉得忿忿然,所以写了点类似于葛叔叔的嘲讽。希望看官不要介意。

说说唱唱一直是以独角戏和说唱为主的。如果我没有记错,应该是17:30开始放的。一般来说一期节目放2-3个段子就没了。由于这个时间段比较尴尬,上学之后,这时间爸爸妈妈还没回家做饭呢,所以我是没什么权力听广播的,只能做功课。所以自从上学之后,就很少再听说说唱唱了,也无非只有礼拜六和礼拜天可以听听。一周只能听两次,所以更加显得珍贵了。当时的说说唱唱都是放姚周,杨张笑沈,双子辈的较多。筱声咪和大块头的节目由于贴近生活,一时也成为滑稽界的红人。可惜了筱声咪,若不是当年对老杨有不敬的举动,估计人滑还是有他的一席之地的。有幸在上次电视看到杨华生专辑的时候,筱声咪还是作为老杨的弟子参加了活动,或许年纪大了,想的也穿了。美帝都能和我们合作,何况是师徒呢?一个是奔九的人,一个是奔八的人啦。

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1197后来会对说说唱唱进行大刀阔斧地改版(我暂且称之为改版吧)。本来我以为改版只是例行公事的换汤不换药。可是自从听了一期新版节目后我知道,那个熟悉的说说唱唱不可能再回来了。首先是新版主持的水平底下(对不起的是,我对于第一影响极差的东西,实在没有记忆力可言,所以我到现在还不知道那两个让我开始厌恶说说唱唱的主持人的名字),经常在节目里思想开小差。有时候会把节目放错,有时候会把艺人名字报错,有时候还会莫名其妙地冷场。还有编辑的水平也开始下降,经常放些恶心人耳朵的节目。自那以后我就对这个节目没有任何好感了。所以在未来的很多年里我都没再听过说说唱唱(这是第一个由于人为因素,让我改变自己的收听习惯的事情),后来只是每逢新年1197的例行公事让我知道了,说说唱唱又改版了,说说唱唱换时间了,说说唱唱改名字了。但是我也没再怎么听过了。去年偶尔在星期六早上听到了笑笑乐翻天的星期五滑稽档案节目,虽然我对这个名字不怎么满意,不过想来估计他的前身就是说说唱唱。幸好他的星期五滑稽档案这个节目不错,经常拿些老唱片出来放放。有江笑笑,鲍乐乐,刘春山的唱片可以听。虽然那个女主持人声音不怎么好听,不过起码她还是认真去找材料的,没让1197那个庞大的仓库变成垃圾桶(当然我希望是主持人自己去找,而不是别人找好了,把节目写出来她只是走走场)。希望这个经常放老唱片的节目能够继续下去,不要再改版了,难得1197 改版出一个可以听听的节目,就让他的寿命长一点吧,虽然他的名字实在是难听,一点也没有他的先人那样通俗易懂,而且方便记忆。

另外说一下,听了老唱片我知道了,原来以前唱滑稽也是用苏州话说的,哈哈。听起来很亲切,比现在的苏北话好听多了。怪不得当初四马路也都是说苏州话,这话听起来确实是悦耳。

星期二, 三月 20, 2007

滑稽王小毛

这个栏目前次刚写了一篇关于葛叔叔的博文。中心思想能够20年不变其风格倒是真真不容易做到的。如果是收听1197频率有年头的老听众都应该知道一个事实——1197除了一个栏目没有被调整过,其他所有的栏目统统调整过(说说唱唱非但档期被调整了,连名字都改掉了。笑声与歌声我都不知道改到哪里去了。刑警803名字没改可档期改了。即使是曾经收听率最高的广播书场也在三枪集团撤资后被调整地引起民愤,若不是一干听众联名上书,或许现在的早晚7点档都听不到评弹了。还有很多节目撤了又上,上了接着撤……),可只有一个栏目从开播至今的20年时间里始终没有被调整过,早上6:30,晚上18:00始终从半导体里都能听到“笑也是乐,乐也是笑……”不得不感叹滑稽王小毛真的是牛X!葛叔叔真的是强权!

我曾经认证的统计过,王小毛从开播到现在所有王小毛的扮演者,数量真是惊人。从一开始的姚老师的二公子勇儿,然后是杨华生从文化宫捡来的宝贝王汝刚,再之后沈荣海,林锡彪,钱程,这些是比较长期的。还有临时客串和偶尔为之的,像杨一笑(我记得好像只做过一期),小翁双杰,还有苏州的张克勤,当然葛叔叔自己也做过王小毛(这个一般人不知道,估计老耳朵能听出来)。这里面个人感觉最好的是姚勇儿(可惜没做几期就去澳门开饭店了),借着王小毛奠定上海滑稽小字辈一哥地位的是王汝刚,可惜了钱程,虽然是录制王小毛最多的演员,可惜好像达到当年王汝刚的地位,基本上没什么希望了。

接着说说王小毛女朋友佩佩的演员。其中历时最久的是张双勤老师的弟子顾竹君。她几乎和上面所有的王小毛谈过恋爱。不过最近几年她已经淡出了这个栏目,估计是外面瓦轮蛮多的,来不及录了。她之后的扮演者是骆文莲,真搞不懂美娟去演佩佩,哪能会被葛叔叔想出来的。骆女士之后的佩佩我也没什么影响了,最近听了一期,名字叫王慧的演员。凭着记忆开始搜寻,滑稽界有没有个叫王慧的。想了半天没想起来,只知道上评有个和说书的叫王慧,难道是同一个人?为什么滑稽戏都要叫说书的来唱?为什么说书那么喜欢去唱滑稽?曾几何时葛叔叔专门弄了个听众大讨论,征求大家意见王小毛是不是要结婚?还真有好事者,每个礼拜写信给葛叔叔。那是的王小毛信箱里读的信都是主张结婚和反对结婚的大辩论。想想至于吗?听众们也不想想,葛叔叔要是打算让王小毛结婚,老早就接了。一直没这行动么就是王小毛是根本不会结婚的,这么简单的道理还用得着讨论?你们也不想想,王小毛是虚构的人物,要是他和正常人一样了,要结婚了,那么是不是还要安排他生孩子?是不是还要安排王妈妈逝世?还要安排王小毛离婚?还要安排王小毛包二奶?艺术就是艺术,别那么当真。由此对于葛叔叔的愚民手段实在是发自内心的佩服!

最后一个就来说说王妈妈了。老实说,我听王小毛最喜欢听王妈妈的——仅限于吴媚媚老师的王妈妈。吴老师的王妈妈实在是深入人心。把一个在上海生活多年的江北老太太刻画地入木三分。这个脚色就想英烈里的吴大海,筱丹桂里的金宝宝,对于剧情发展来说并没有什么很主要的作用,但是缺了他们你会觉得没意思。可惜的是吴老师毕竟年纪大了,近年来已经不再录制节目了。吴老师之后的扮演者没有一个能达到吴老师的高度。能把一个老太太演那么绝,真是感叹那些旧社会的老滑稽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

最后说说葛叔叔吧。也为了解答斯蒂芬尼和飞嫂的问题。葛叔叔名字叫葛明敏。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曾经做过几年老师,后来说个阵子相声,机缘凑巧进了1197。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有一天不知道那个神经搭错了,就弄了个滑稽王小毛出来。现在的葛叔叔凭着王小毛已经是全国10大金话筒了,还是现在1197的副总监制。几乎1197所有的节目后面都能听到葛叔叔的名字,不过我真的不知道副总监制是干嘛的,因为我每天听1197,每天都能听到主持人口误,或者播放录音失误的事情。难道监制就挂个名?还是习习说的对,监制和太监说到底是一个部门的!

其实我已经很久没有很认真的听过王小毛了,究其原因么,一者现在娱乐多了,二者么王小毛实在是炒冷饭。那个10多年前的节目还拿出来放。放来放去就这么点东西,太缺乏新意了。我倒更加愿意听葛叔叔的王小毛信箱,听听葛叔叔抱怨抱怨社会,讽刺讽刺社会,挖苦挖苦楼上的小李,弄堂口的王阿姨,隔壁头的张好婆……然后读读20年如一日的听众来信,最后送送王小毛纪念卡(还是他亲笔签名的)。最近在电视里看到葛叔叔了,明显比原来胖了,看来事业有成的男人大都会胖,怪不得我最近一直背运呢,我比原来瘦了,作孽啊……

星期一, 三月 19, 2007

小说连播

最近老年痴呆的症状越发明显,明明早上听过的葛叔叔开场白,居然到了上班的时候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了,不得不感叹自己真是没治了。

于是乎把自己msn上的名字修改了,引得友人斯蒂芬尼前来询问葛叔叔是谁。关于这个问题飞嫂也询问过,在此做一个说明。葛叔叔者,葛叔叔也。呵呵,和没解释一样。不过这倒是勾起了我老年痴呆的又一症状,开始回忆从前的事情了。

葛叔叔的王小毛是1197的名牌节目了,想当年听王小毛的时候,我连学都没上,不曾想前阵子看电视,居然电视里说王小毛叔叔已经20岁了。感叹啊,岁月匆匆(关于王小毛的回忆放在以后)。说起1197么,要说的实在太多了。

从前的小孩说实话没什么东西玩,不像现在有游戏机,有电脑。从前也就无非玩玩真人版的街霸(就是两个人对打),还有么看看动画片。我小时候么,家里潦倒得很。没有什么玩具,那电视机也由于居住环境和隔壁是个工厂的关系,信号实在是差(那时候没有线电视,所以电视机的天线是很有用的)。所以外婆的那个老爷半导体(这个东西我至今也不知道为什么叫半导体,不过他对我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我后来把家里的红灯牌收音机,还有sharp音响都称之为半导体)是我唯一的喜好。

外婆祖籍盐城,所以没事就听淮剧。我小时候的任务就是听到半导体里有则快拉快的东西,就赶紧跑去给外婆听。那时的外婆虽然年纪大,不过腿脚很是俐落。所以她也不停下来手上的活,不过总是很欣慰地笑笑,然后说:“宝宝啊,你拿去听吧。”

我听这话犹如拿着圣旨一般,于是乎这半导体好似就是我的专利了。我很喜欢那时候的电台,那是的电台很干净,几乎不放什么广告。节目都是30分钟的一档,或者1小时一档。一档连着一档,很紧凑。更加不会有什么前列腺保养,壮阳广告的恶心玩意儿。

那时的乐趣是从下晚昼开始的,当然,也不是一开始就连着听几档栏目的。最早热衷于小说连播。第一个听的是飞龙传,是由刘兰芳老师开讲的。讲的是赵匡胤传奇,我基本上每天都听的,甚至于一天听两边(由此可见那时候确实没什么好玩的东西)。至于为什么会喜欢听么,老实说我也回答不了,只是听着觉得蛮好玩。后来听了单田芳的三侠五义,就开始越发不能收拾了。老实说,这三侠五义真是他妈的长。从展昭被封御猫开始到五鼠闹东京,然后白玉堂三闯铜网阵,白玉堂命丧冲霄楼,然后小武义出仕,大破铜网阵,再后来和尚道士一大群,你打我,我打你,反正这东西我从学龄前开始听,一直听到小学差不多毕业,才全听完。

或许连我自己也没想到,这东西还让我认识了一个同道中人。上小学一年级吧,有一次上课,由于老师失误,使得原来安排好的一堂课变成了自修课。一年级能自修什么呢?无非就是噶三户咯。说来惭愧,小时候我也不怎么喜爱说话,看着别人说的兴起,我也只是傻傻的看客罢了。只是觉得一间教室乱哄哄的,就和以前家门口的自由市场(这称呼现在没了,其实和小菜场差不多,不过还是有区别的,小菜场是有门的,下班以后卷帘门会拉下,自由市场什么都没有,都是摆滩头的,收摊以后就剩下菜皮什么的啦)差不多。“三手真人刘道通……”这一声总算我还听得真切。难道说书的还上教室来了?于是乎冲着声音寻去,有一个胖胖的男孩正说的兴起呢,周围的人也听得够专注的,呵呵,不觉笑笑。原来还有同好来着。幸好我们只隔着一条走到,离远了我还真听不到他说话。我看着他笑笑,随口应了声“九天真人马道元”,这东西就和土匪对暗号差不多。小胖听着真切,不禁冲我也笑笑“你也听?”“嗯……”

就这么简单两句对话,交上了我第一个朋友,后来受他连累,走上了卖场的道路……

最近一次看到他,是在老西门,想来好几年前了。没有从前胖了,脸上多了些沧桑(倒不是我瞎说,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马兄,不知现在如何啊?

星期三, 二月 28, 2007

第一天拾遗

本来打算继续写下去的,构思的内容也已经有了
可是和ZL的一番交流以后,我改变了原来的计划
重新为人物安排了故事
所以那么多天没有更新
做一个说明

星期二, 二月 20, 2007

第一天外传

之所以称之为外传,是因为我不知道怎么来命名

幽州城的夜晚和中原其他地方的夜晚并没有什么区别。更何况现在这并不算太平的年代里,就更不见得有什么有趣的景象了。但是书生自小就有个习惯,每到新地方总要去随处游览一番,如今虽然有师命,但是这个习惯看来是不会更改了。当然这个习惯他的师兄弟也知道,所以进了客栈之后,书生也没有说什么,径自出去了。

所谓吃喝玩乐人生也就这几件事情,这填报肚子总是第一位的。书生出客栈的时候顺便问了问小二这里有什么好吃的,有什么有名的饭馆,当然还有什么好玩的去处。等到打听清楚之后书生暗自决定了行程。走了大半天,这吃当然是最最重要。虽然这晚上没白天来的热闹,但是书生更喜欢晚上出去,按照他的说法,晚上自有晚上的妙处。顺着幽州城的大路没走多久就来到了客栈小二说的幽州最有名的饭馆——客福村。小二的介绍客福村最有名的菜是炸八块,就是把鸡剔除了跳叫飞,把剩下的剁成八块,然后放到有里炸。当然还要放进去客福村自家的密制调味,传说这当今天子还下圣旨让客福村的大厨进京专门做给皇上吃。如此的名气,书生想想不吃实在可惜了。信步来到客福村,刚走了进去就有跑堂的小二招呼了

“客官,几位?”
“一个。”
“雅座还是大堂?”
“挑个靠窗的就行。”
“好,楼上一位请了……”
“客官吃什么?”
“炸八块,再随便弄几样你们这有特色的就行。”
“好您的,您慢坐。”

书生打量了一下周围,因为晚上,楼上基本上没人,除了另外一边靠窗的桌子有人,这整个二楼也就他们两个。书生不禁感叹,这幽州倒也不是什么热闹的场所。一会儿小二把菜都端了上来。这炸八块倒也确实有点味道。色泽金黄,而且端上来的时候还有阵阵香气,书生拿了块尝了尝,倒也名不虚传,确实是香脆可口。

这一个人吃饭说实话也确实没什么意思,不过好歹也有个不认识的人一起,虽然不在一张桌子上,可是总比戚戚凉凉来得好。

“兄台不是幽州人吧?”另外一张桌子先说话了。
“兄台也不是。”
“兄台来这里不会只是吃炸八块吧?”
“兄台也不是。”
“呵呵。”
“呵呵?”

两人的对话很简单。但是或许是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第六感,两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种感觉,或许他们今后不会这么简单。

星期一, 二月 19, 2007

年初二,晚上心情极其不好

接了某某人的一个电话
心情由差变成了极差

注定今年又不是什么好兆头
流年不利

看来还是与世隔绝来的好一点

星期四, 二月 08, 2007

前情

幽州城,虽然还是普通的一天,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不平常了。

幽州城荣宁山庄的庄主泰有钱这几天坐卧不宁,就其原因还是自己的独子泰有米闯了个不大不小的祸。泰有钱让独子去关外办货,这小子趁着机会沾染了几个女子。其实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过坏就坏在这几个女子是关外土狼堡堡主杨狼的女人。杨狼久居关外,黑白两道上都有些交情。虽然他本人贪点女色,可是终究是个汉子,也不做什么不耻的事情。而且关内若有商队出关经营,他收点钱倒也保证这些买卖人的安全。所以黑白两道上的人物也不愿去招惹他。更何况这杨狼本是个狼孩,自幼父母双亡,吃着狼奶,由关外的土狼领大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个云游的侠士撞见,居然那侠士见了杨狼觉得有些机缘,就把他从狼群里领了出来。初时杨狼还不甚习惯,终究这侠士也有些手段,让杨狼渐渐除去了狼习,还教了他一些本领。虽然杨狼后来一直哭着闹着要拜师,那侠士却死活不肯。那侠士后来云游四方临走时对杨狼道,今后有人问你的功夫谁教的,你就说是你义兄教的。杨狼后来渐渐大了,虽然被侠士管教几年除去了点狼习。但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那几分狼性时有时无的还流露着。关外当时四处流寇众多,这杨狼一来年轻。二来也有功夫,竟把这些流寇收为己有。弄了个土狼堡倒也逍遥快活。

没想到泰有米去太岁头上动土,碰了他的女人。碰也就碰了,还得了便宜卖乖。说什么日后定要踏平土狼堡什么的。被杨狼听了那还了得,杨狼于是召集了土狼堡的人马就要去幽州城找泰有钱的晦气。

由此就发生了四个年轻人奉命下山的这件事情,看来这一次面对的土狼还是有点立升的……

第一天

不知道是地球的自然变化还是天有异象,今年似乎有往年来的不一样了。旧历的新年就要到了,可是天却还不曾冷过。中原大地似乎是有什么先贤嘱咐过什么,隐隐透着些不同寻常……天地交汇的地方隐约可见来了几个人,走得近了也就清楚了些许,一共四人四骑——是四个年轻人骑着三种不同颜色的马。

“不知道师傅让我们去那个鬼地方干吗?”乌锥马上的年轻人大声嘟囔着。
“师傅总有师傅的道理,去了再说吧。”青鬃马上的年轻人把竹笛离开嘴边小声着。
当前的两匹白马的主人却没有参与这个话题

虽然都是坐下白马但是两人却是不同的打扮,而且两匹白马也是不相同。两个年轻人一个是富家公子的打扮,坐下的白马一看也是龙驹宝马。另外一个手里拿着一把折扇,衣着是书生打扮,坐下的白马不过普通罢了。富家公子一脸英武之气,书生却好像这次奉命行事老大不乐意的样子。

“二弟,你猜师傅让我们去干什么?”富家公子终于还是开口了。
“哦……师傅总有师傅的道理……”书生有气无力地回答。
“呵呵,你好像不是很在意这次行动。”
“唉,无所谓了。既来之,则安之。”
“那你究竟知不知道要干什么?”富家公子好像还是想知道这个答案。
“师傅和老庄主有交情,他儿子惹了这个麻烦,当然想找人帮忙咯……”
“……你怎么知道的?”
“我是听师伯说的。”
“哦。”
书生依旧低着头摇着扇子,富家公子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你听着,这次我让你们下山去,是帮我做些私事。为师正在闭关,不方便走动。我把事情的原委写在了这信封里,你看过以后烧了。方才我也说过了,这次下山他们都要听你的,到时候你说给他们听就行了。”富家公子想到了临下山前和师傅的对话。他说的很清楚,这事情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他是这次行动的总负责。可是为什么二师弟会知道呢?而且还是师伯告诉他的,为什么这个平素不着师傅喜爱的师弟,师伯会把这事情告诉他呢……

但是很多事情不是你可以马上做出判断的,富家公子也是这样。他现在虽然有这个疑问,可是眼前的事情是必须把师傅的嘱托办好,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要用自己的手段来完成任务。

一行四人就这样骑着马赶路,赶到日头偏西后,随意找了个客栈住了下来。吃好晚饭,富家公子打算交代这次的任务了,可是突然发现书生不见了。公子倒也不是很担心,似乎早已习惯了书生的作为了。于是把师傅交代的事情和另外两个师弟说了。三个人在屋里商量着怎么制定一个行动计划。等到三人差不多商量停当之后,书生也出现在了他们面前。三个人看看书生,笑了笑。一切好像都和以前一样。然后富家公子把刚才制定的计划和书生说了一边,书生始终笑着听着。等到公子说完了,也只回答了一声“喏”

然后除了富家公子,其他三个人回了自己的房间准备着。富家公子看着三个师弟离开自己的房间,吹熄了桌上的蜡烛,躺在了床上。不知道接下来的情况会不会和预计的一样呢?

无病呻吟

这年头流行颓废
很久以前看萌芽
那时就发现了
为什么那些得奖的作品大多是颓废的
后来我明白因为古人就这样说过
辛稼轩就说过“少年不识愁滋味”所以“为赋新词强说愁”
但是老了以后“却道天凉好个秋”

想想也是奇怪的事情
为什么明明是青春年少,朝气蓬勃的时候,就要弄得好像垂暮之人
可是到了真的垂暮了,就想着返老还童?

大家想想,告诉我个原因,谢谢

星期三, 二月 07, 2007

非常有戏,非常无趣

新娱乐最近动作很频繁
继舞林大会,一笑成名,绝代双骄之后
今年的重头戏是非常有戏

非常有戏的卖点是明星唱戏
当然肯定不是戏剧明星了
有影星,有歌星,还有近来分头强劲的草根明星

起先我倒是抱着娱乐心情看的
想看看有什么好玩的节目的
结果呢,突然发现这节目里面都是截肢的唱段
倒不是说那些明星没唱全,我估计是导演切掉了
有的放4句,有的放8句,反正没有放全的

这个很是不解,为什么不放全呢?
实在不明白导演这个行为是什么意思
你要嫌人家唱的难听,你就别叫人家来(不过话说回来,要听好听的也不用听他们唱啊)。
既然大老远把人家弄来,还一本正经请了几个先生教,临了还只放几句
这不耍人吗

顺便客观说一下那些参加节目的明星,99%唱的是相当难听!!!!!

新版本的blog推出了

今天很无趣的来看看blog,发现旧版本可以升级了
于是按照google的指令升级了一下,感觉马马虎虎
反正也没什么不习惯的地方

然后发现了两个礼拜前写的一篇文章
文章的内容是某某人批判张仲景
说中医一无是处之类的东西
这文章我终究还是删除了

其一么,隔了两周也就没了当时想写的冲动
其二么,因为上一次是写了一半发现写不下去了,想来如今更加是不能写了。
其三么,草稿箱里有东西看着怪讨厌的,于是删除了

前几日和PP小朋友打电话,偶尔和她的两位同事聊了聊
感叹老夫果然老了。
两位姑娘伶牙俐齿,老夫居然一时有招架不住之感
真是天外有天
不禁想起当年与教主邻座之时,谈笑风生,纵横尘世,此情此景倒也历历在目。

如今也只能期盼教主早日康复,空暇时写写猥琐文章,也好让我批点批点
暂写这点
以后继续

星期四, 一月 18, 2007

为大奸平反

中国人民历来有个好传统
我们对忠臣和奸臣的斗争向来很感兴趣
特别是忠臣扳倒奸佞的结局更加大快人心
似乎这奸臣倒台了,天下就太平了

然而这说来说去的奸臣也就这么几个
第一个就是曹操
为什么说他是奸臣呢?
因为他挟天子以令不臣(或者说挟天子以令诸侯)
因为他后来不听皇上话了
因为他自己想做皇上了
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和刘皇叔对着干!!!

其实这最后一条才是曹操最大?的错误
曹操成为奸臣的关键在于他和刘皇叔较劲

其实这刘皇叔何许人也?就是一卖草鞋的泼皮
按着家谱数,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的XX代的孙子
我们来说说中山靖王吧,历史记载中山靖王有120个儿子
这个可不是我杜撰的,是有正史记载的
不得不佩服他老人家的能力,太牛逼了
刘备就是这120个儿子里的一个的后人
你看人家刘备多聪明啊
他这个家谱你让别人怎么查?就这样,刘备名正言顺的成为了汉王朝的代表人物
和刘备反抗就是对抗大汉,就是祸国殃民,就要千刀万剐
得了,你曹操一不姓刘,二又和太监有瓜葛,还不识相
你这个奸臣就当定了

第二个么秦桧
老秦也是状元出身啊,估计当年念书的时候也是满怀理想的
可是事与愿违。你干什么不好,偏偏和岳大帅联系上了
我们知道你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顶头上司并不希望直捣黄龙,因为两个老头子回来了,那么他这个皇帝还能当下去吗?
其实他不知道,清宗和徽宗其实早就死了
既然皇上不赞同大帅的建议,那么要是和大帅站在一边不就是自寻死路吗?
由得跟着大帅走,还是跟着皇上走来得好
老秦无非选择了一条99%的人都会这样选择的路
可是就这么一选择,让他在岳王坟前跪了千百年

第三个么严嵩
老严真是冤!!你说他贪赃,可以。他是贪赃,可是整个朝廷有几个人不贪赃的?
你说他没本事,那就不妥。人家毕竟字写的漂亮,而且文章也写的好
可是你凭什么说他和儿子卖国呢?
连满朝的大忠良都说,贪赃是有的,卖国是不可能的
可是人家皇上这样说了,你能怎么样?
无非就是找个大的罪名把你一家都端了,你家里的钱不就都归国库啦?

第四个和?
这位的性质和严嵩差不多可是他的贪和严嵩不一样
皇上把自己最喜欢的女儿嫁给了和?的儿子
和?和乾隆可是亲家啊!!!
你说和?家有钱,那我倒要问了,皇上的亲家能不有钱吗?
这里面一部分是贪的,可我估计大多数都是乾隆爷赏的。
不过,和?晚节不保。谁让你有钱呢?你有钱就有人顶上你
被小偷顶上,顶多掉点银子
被强盗顶上,顶多多掉点银子
可你被皇上顶上了,你还能有好吗?

星期一, 一月 15, 2007

大学开历史课了

今天上网易看到了一则新闻,貌似大学教育要改革了

首当其冲的是历史

因为很多人说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根本不了解中国历史

于是为了让祖国的未来能够更加了解祖国的过去就要在大学课程里加设历史课程

这个初衷本没有错

但是问题是,加的历史课程是中国近现代史

念过历史的都知道,中国近现代史么就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
结束改革开放开始。

说实话,这段历史我看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
无非就整天被外国人打然后割地,赔款,签条约

再之后就是孙先生领导革命,之后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整个就是一部屈辱史
除非是想告诉现在的大学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救世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除了这点,好像没什么我觉得光荣的地方

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有人类历史上最早最庞大的学术大交流

大汉王朝的时候,卫青和霍去病把匈奴人赶到了欧罗巴大地

唐朝,我们成为了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

明朝,我们有当时最精锐的水军部队

就算到了最不济的清朝,满洲人还照样出了个和路易十四,彼得大帝齐名的清圣祖

这么多可以写的东西都不写,偏偏就要写那个屈辱的斗争史吗?

连很多史学家都说了,历史不是杀人史,也不是革命史,他包括了政治,文化,科学,
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

难道用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就能把历史说清楚了?

与其这样,倒不如干脆把历史课改成党史课算了

怪不得这年头易中天能火,敢情大伙当初都去看中国人民抽大烟了。

附录

说到了易中天,突然想起了昨天和友人的一番交谈

定军山,老黄忠刀劈夏侯渊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老黄忠和夏侯渊都挂了免战牌,想趁机去定军山游玩游玩

来到定军山一个偏僻的小路上,老黄忠看到了一个馄饨摊。

正感到腹中饥饿,于是要了碗馄饨,吃完以后走了。

老黄忠刚走,夏侯渊到了,也看到了馄饨摊,于是也要了一碗,吃完也走了

可是不幸的是摆馄饨摊的法正正好赶上痢疾

做餐饮的这样就很没有道德了

于是老黄忠和夏侯渊都突然想上厕所了

他们一前一后同时来到了定军山上唯一的公共厕所

老黄忠先进去,脱了裤子要放

夏侯渊就赶了进来,脱了裤子也要放

可是老黄忠毕竟年级大了,刚才的馄饨吃的少,又加上便秘,所以一时没下来

夏侯渊是小伙子啊,吃的又多,肠胃功能又好,虽然比老黄忠晚进来,可是一下子就万
紫千红了……

老黄忠听到邻座又声音,心想是谁呢?于是探出头来打量一下。一下子就看到了妙才弟弟,夏侯弟弟这时候正在闭着眼睛享受排泄的快感。于是就听见咔嚓一声……

其实事实就是这样简单的

星期二, 一月 09, 2007

看某人blog有感

今天收到一位读者寄过来的东西,谢谢。东西是试卷,是湖北省鄂南中学,黄冈中学等八校联考试卷。里面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
第20题,下面的文字摘自新浪网某人的“博客”(不知道这里这个双引号加着是一种什么用法),语言(包括用词,标点,断句)有四处毛病,请找出并改正。(四分)
昨天我的车挂不上两档,今天维修后,问题还是存在,所以基本上一直用1档和3,4档在跑。但还好车速还是比较快,加上退出比赛的朋友帮我把车调的操控比昨天好了很多,所以名次还排在第3,领先了第4名一分钟。
文章是我写的,我很荣幸可以被语文试卷做为反面的教材。虽然这只是我很普通的流水帐,但事实告诉我们,在活着的作家中,只有你的文章写的够差,够奴才,够 没想象力和情怀,才可以被语文书和试卷作为正面文章来分析欣赏。所以,一个好的作者都应该以自己的文章不慎被中国语文教学看中为耻。我上面的这段文字里有 四个错,大家能挑出来吗。反正我是挑不出来。等明天我公布正确答案。这个所谓的正确答案也揭示了为什么中国的语文教学是这样的失败,在识字以后,跟着语文 书学,是永远不能写出好文章的,是永远没有想象力的,比喻句永远是心里像揣着一只小鹿的。这倒也算,就怕学多了,甚至连好文章都看不懂了。


以上文字选自韩寒同学的新浪blog,发觉蛮有意思的
说实话要我现在说出这篇文章里的4个错误,我也一时半会儿说不上
大致可能是,这段文字除了最后一个是句号,其他都是逗号,这个是错误
3,4档的逗号用错了
加上退出比赛的朋友帮我把车调的操控比昨天好了很多 这句话肯定是病句了感觉答案里或许会要求学生写成帮我把车的操控调整得比昨天好了很多
还有个问题我也一时看不出,有可能是一直用1 3 4档跑的这句,一直可能不太妥帖

也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估计完全答对的可能微乎其微。
倒不是我卖弄,只是觉得韩寒同学后面的评论很有意思
好像他的错误完全不属于错误,那是因为别人不会欣赏他
然后后面还有一大群留言者,总之都是嘲讽当今的语文教学的

老实说,我对现在的语文教学也极其不满意。
但是平心而论来说,韩寒同学以这篇文字的水平来嘲讽语文教学,好像不妥太多了
起码一个连书面文字和口头文字都不能分别的人,有什么资格去评论上面的问题呢?
这年头愤青太多了,浮躁不好的
踏踏实实点

星期日, 一月 07, 2007

麦还是姚?

5连胜,没有姚明的火箭打出了5连胜
TMAC,又变成了那个在奥兰多的TMAC
我想figo同志一定很高兴,因为那个他欣赏的TMAC回来了

伴随着TMAC的强势回归,关于姚明的问题又开始争论了
姚蜜开始说,5连胜的对手都是弱队,TMAC只是欺负一下弱小
姚黑开始说,火箭还是把姚明换走吧,TMAC不在的时候,姚明为休斯顿做了什么?

其实平心静气来讲,如果TMAC已经完全根治了他的旧疾,那么TMAC无疑是优秀的,而且是相当优秀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TMAC是暂时性痊愈,还是永久性痊愈?我想道森这个冤大头之所以对交换TMAC还是相当犹豫,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也不清楚TMAC的状况。万一交换了TMAC后,TMAC变成了奥兰多的得分王,我想休斯顿人民是肯定不会放过他的,毕竟他已经失去了一次杰弗逊了,难道还要晚节不保? 可是如果TMAC迟迟不能变身,那么休斯顿人民照样不会放过他,一年将近2K万的工资,足够休斯顿人买其他的超级球星了。比如前阵子的AI,或者郁郁不得志的KG。 换还是不换?我想哈姆雷特的问题同样困扰着的道森,好在道森今年是最后一年了,接下去这个烂摊子就让继任者处理吧

看了5连胜的比赛,其实这个问题又一次困扰着休斯顿了,如果TMAC的状态从此开始一路上扬,TMAC变成了那个超级TMAC那么姚明怎么办呢?

我敢说,TMAC是不怎么情愿和姚明打球的,原因很简单,姚明限制了TMAC的发挥。这个不是1+1的数学题。姚的速度,姚的攻击手段,姚的力量,姚的防守能力,还有姚的工资和姚的地位,这些都大大限制了TMAC的作用。

上一次我就说过了,大梦可以追KJ,大梦可以下快攻,姚明能干什么?除了后仰投篮,和勾手投篮,姚的还有什么?虽然姚明某些时刻的后仰投篮还是有点准头,但是我要说的是,你长了225CM的身高,你还要用后仰去投篮?我只能说,你回家抱孩子去吧。

当姚明上场的时候,休斯顿不得不降低速度,问题来了。速度下来了,火箭其他球员的能力就大打折扣了……说的直白一点,姚明用他的最擅长的方式扼杀了火箭队的胜利

但是如果交换姚明,就意味着休斯顿的关注程度大大降低了,那么抠门的亚历山大老板肯定会不满意,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换也不是,不换也不是

这个问题我想不是困扰着火箭,而是会困扰着以后所有拥有姚明的NBA球队

辛丑年辛卯月壬戌日(二月初三)

 大晴天了,好天气。 出了正月了,老法里认为过年也正式结束了。 先说一说Surface Pro X的事情。 很奇怪,不知什么原因莫名其妙就不能更新了,每次接收到更新推送之后就说更新失败。 然后网上根据错误代码找各种解决方式,自行解决无果。 接着就是打微软客服,希望他们能解决。 第...